赎罪电影影评(赎罪电影影评解析)

2022-02-10 17:31:47  阅读 661 次 评论 0 条

  故事发生于二战前,展开于二战,结束于二战后。

  一个女孩,用一生来忏悔在13岁时犯下的——我们称之为错误,西方人称之为罪。

  错误是可以被改正的,罪却永远无法得到救赎。

  故事以主人公Briony的回忆为视角展开,尽管这一视角在电影的最后告知于众。这种倒叙的方式使得故事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穿插展开。真实代表了无法挽回的罪的发生,而虚幻的情节代表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赎。

  13岁的Briony想象力丰富,从小就尝试写剧本。有一天她发现家中仆人的儿子Robbie和自己的姐姐Cecilia有暧昧关系(实际上二人青梅竹马),并且在她偷看了Robbie让她转交给姐姐的一封带有色情意味的情书后,断定Robbie就是一个色情狂。恰巧Briony发现表姐被人强奸,带着对Robbie偏见,在警察面前Briony一口咬定就是Robbie干的,这使Robbie蒙冤入狱。几年后二战爆发,Robbie因有劣迹而被遣往战场,在即将从战场中返回的前一天病死于前线。姐姐Cecilia也在同年死于意外。

  长大后的Briony意识到自己小时候犯下的“罪”,用小说的形式尝试忏悔,影片就是以Briony的小说展开叙述的。但她一直没有勇气说出真相,直到老年得知自己得绝症时才将真相说了出来。

  影片以《赎罪》(Atonement)为名,但直到最后,我们发现,主人公并没有勇气去自我救赎,尽管她在成年后(18岁)就已经认识到自己年幼时犯下的错,并且这种罪恶意识一直伴随其一生。

  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罪恶需要勇气,但是用行动去赎罪需要更大的勇气。主人公有自我忏悔的勇气,但没有自我救赎的勇气。忏悔只是自我的反思,而救赎需要付出实际的行动。

  影片的最后有一部分没有展开、但对于分析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十分关键。Briony在暮年接受采访时主持人的介绍让我们知道,凭借丰富的想象力,她在二战结束后实际上通过写小说已经功成名就,而这种显赫的社会地位是她难以说出真相的原因之一。在二十多部小说当中,她跟主持人说这部自传性的小说是她最后一部小说,但又补充道也是第一部小说。这就证实了她在18岁后开始了自己的忏悔之路,但最终没有勇气进行救赎,因为这对她来说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,而这种代价只有在生命行将结束之后才会变得无关轻重,但这个时候的救赎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。

  Briony在小说中改变了故事的结局,她认为是观众无法接受那样的事实,因此隐去了两人最终没有重聚的现实,虚构了姐姐和Robbie重聚在他们当初约定的地方过着甜蜜的生活。但实际上是她在最后仍旧没有勇气在小说中说出真相,她始终无法面对因为她而出现的悲剧。影片中有一幕是姐姐和Robbie重聚后她去向他们忏悔,但显然这是自己的虚构,她想以这种方式进行救赎,但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。

赎罪电影影评(赎罪电影影评解析)

  因为在窗户里偶然的那一瞬间,她便开始了永恒的“罪恶”。 不管主人公在何种程度上进行了忏悔,又在何种程度上没有完成自我救赎,但我们仍然有理由去相信主人公的行为是真诚的,她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用一生来救赎年幼时犯下的“罪”,如何去克服人性当中的恶。

  影片显然是一个悲剧,导演即便在很多地方用诗意化的方式渲染故事情节,仍旧无法遮盖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情调,因为罪与救赎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。悬搁掉宗教性的成分,影片表达的赎罪完全是对人性的一种挖掘,它让我们在充分认识到人性之恶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芒,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。

  有些悲剧永远无法挽回,但有些行为应当得到宽容,复杂的人性永远无法给我们提供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答案。正因为如此,它作为永恒的话题是艺术作品要表达的永恒主题之一。

,,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zywkj.com/post/2056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阳光温暖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